建好“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信息来源于:湖北日报
随州围绕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坚持创新驱动,调优结构,盘活优势资源,使多种类别的专用车产销量稳居国内首位,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做大创新产业
按照“整车做强、专用汽车做专、零部件做精、技术含量做高、市场做广”的发展定位,抓规划、强龙头、建园区、上水平,通过不懈努力,全行业培植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8家,其中过10亿元科技龙头企业2家;已形成年产各类专用汽车12.5万辆、整车及底盘5万辆的生产能力,涵盖专用车全部12大系列、62个类别300多个品种。2009年,全市汽车机械产业产值、销售收入双双过百亿元;生产整车和专用车4.5万辆,同比增长36%;专用汽车出口4100多辆,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1.7亿美元。注重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出路,着力提升电子信息、医药化工、食品卷烟、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2009年“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75.7亿元,占规模工业75%的份额。
扶持创新主体
拓宽融资渠道。出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等优惠政策,不断增加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政企、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2009年工业贷款同比增长116%;大力推进企业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成功争取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计划5年资助1.5亿元,用于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
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市1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6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固协作关系,共建研发基地,突破技术难题;组织院士专家随州行活动,建立紧密联系,拓展合作领域;组建专用汽车研发顾问团,寻求智力支持。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抢抓我省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引导工程的机遇,精心策划一批重大项目,近5年成功申报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0多项,其中专用汽车行业46项;累计申请专利969项,创建中国驰名商标3个、湖北名牌产品8个。
培植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扶持壮大成长型和扩张型企业发展,13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4家企业进入全省路线图计划培育之列。在汽车行业,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达到43家,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提升创新实力
整顿整合并重,促进内涵式发展。“十一五”期间,组织在专用汽车、纺织服装等行业深入开展“两整”活动,整顿市场、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挖掘潜力。大力取缔无资质企业,杜绝贴牌生产和低端重复建设,创造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市场环境;引导组建汽车、纺织等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推进行业自律。通过贴息贷款、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返还、实施积极的土地和财政政策等措施,鼓励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之间整合技术力量,走集团化、内涵式发展之路。
引资引智并重,促进开放式发展。加快推进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高规格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中国专用汽车博览会等系列节会活动,不断提升随州的对外形象和吸引力。瞄准国内外500强龙头企业、高科技企业,下大力气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鼓励和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攀大靠强、嫁接重组,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创新、生产流程创新、质量标准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
健全创新体系
打造园区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坚持“规划适度超前、功能基本到位”,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的聚集化发展平台。在316国道沿线3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整合随州经济开发区、曾都和随县开发区,配套完善诸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产业园”,引导企业扎堆发展。
建设“四大中心”,提高集成能力。成立了“湖北省专用汽车质量检测中心”,具备32项改装车及零部件产品、478项参数类产品的检测能力,基本覆盖全市汽车产业产品检验检测项目;组建了“专用汽车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建成了一批工程技术中心,攻克关键技术,转化科技成果,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以国际汽配城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汽车钢材物流中心,力争使之成为国内最大的专用汽车及零部件集散地。打造创新优势
将科技创新纳入“十二五”期间重大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步伐;抢抓省政府和“中机联”合作共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难得机遇,强化科技驱动,壮大优势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到20万辆、铸件产量突破100万吨,产值达到500亿元;建立以专用汽车为龙头、以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积极申报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努力将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产业集群和全国一流的专汽模具加工中心。